会议报道丨聚焦妊娠期心血管疾病,名家齐聚守护母婴健康——2023年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高级培训班隆重召开
2023-8-28 15:48:36 http://www.biog.org.cn 来源:北京妇产学会
夏日炎炎,细雨送爽,由北京市卫健委妇幼健康处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心脑血管危重症产科专业委员会、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女性健康文化分会、北京妇产学会协办的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高级培训班于2023年7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昆泰酒店隆重召开。
开幕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张军教授
北京市卫健委妇幼健康处处长二级巡视员郗淑艳致辞
郗淑艳巡视员进一步指出,目前孕产妇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随着人民健康意识提升和筛查手段精进,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生率增加,我们对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管理应该更加精细化和个体化,避免一刀切和一把抓,同时更应做好妇产科专业人员及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让大家重视起来,紧张起来,实践起来,及时有效地发现和处理问题,希望妇幼从业人员、相关专业人员都可以通过本次培训为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孕产妇救治贡献自己的力量。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学术讲座
沈汝冈教授:孕产妇的安全管理
北京妇幼保健院围产保健科沈汝冈教授作了关于“孕产妇的安全管理”的精彩演讲。沈汝冈教授指出:孕产妇安全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孕产妇死亡率是健康中国规划的重要指标。沈教授结合2022年指标对孕产妇死亡率具体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宣教、防控及治疗进行了具体指导,北京市2022年孕产妇死亡率2.97/十万,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艾森曼格综合征)是十三五期间间接产科因素死因首位,2022年孕产妇死亡率较前下降,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各种业务能力培训的开展。沈教授建议:建立孕前、孕期、产时、产后42天全程闭环管理,强调动态管理意识;加强产科新指南、共识的学习及应用,充分利用标化教材、月研资料;加强多学科团队建设( MDT )及合作;加强产科骨干队伍建设;利用多方联动、分钟行动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危重孕产妇救治速度;建立抢救会诊中心:加强母胎医学临床应用;提升区域母婴安全救治能力。
乔志钰教授:妊娠期心脏外科手术的多学科协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乔志钰教授作了“妊娠期心脏外科手术的多学科协作”的演讲,强调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孕前咨询、孕期多学科会诊综合评估病情、围产期相关科室协作管理的重要性;介绍了我国常见孕产妇心血管合并症极危重病种(主动脉疾病、瓣膜病、心房粘液瘤、艾森曼格综合征、先心病等)并逐一对各个病种的病因、管理、监控、治疗等进行详细介绍,尤其重点对妊娠合并主动脉疾病的诊疗管理策略及成功经验进行了精彩分享。
张军教授:被忽略的妊娠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妇产科主任张军教授作了关于“被忽略的妊娠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的精彩演讲。张军教授对容易被忽略的严重的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种类、忽略原因、延误诊断和误诊可能导致的后果、我们如何减少忽略及如何改善解决等四方面做了详细生动的讲授,强调相关专业领域指南学习、保持知识更新的重要性,强调对患者前瞻性管理及工作、提前预警、全面评估、重视病史收集及初步查体的周全详细。通过多个病例分析分享宝贵的诊治经验。
李燕娜教授:妊娠合并心肌病的抗凝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妇产科李燕娜教授首先对2010年至2019年北京市孕产妇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心血管疾病占比高,心肌病人总数上升,心肌病人群中相对血栓发生几率高,抗凝尤应重视;其次对心肌病抗凝相关指南及专家共识进行详细解读,对四类心肌病抗凝适应症、禁忌症、抗凝方案选择、注意事项进分类讲述。对特殊类型心肌病的诊断要点进行总结,指出妊娠合并心肌病病情复杂,管理需考虑多种因素并依靠MDT团队,并对该领域研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朱光发教授:妊娠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抗生素治疗策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朱光发教授带来“妊娠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抗生素治疗策略”的演讲。朱光发教授从感染性心内膜炎定义、发生的原因、病理机制、诊断的Duke标准、治疗、预后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抗生素使用策略进行着重讲授。朱广发教授结合妊娠期特殊阶段对药物安全性的要求,讲授抗菌治疗原则,杀菌、早期、足量、长程,并对抗生素治疗过程中临床常见问题拨云见雾提出见解。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陈敦金教授讲到,妊娠合并腹主动脉瘤处置需兼顾母胎双重因素,多学科团队精密合作是救治成功的重要保障,所有患有主动脉疾病的女性,需反复强调孕前咨询重要性,告知妊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进行全面心脏评估,必要时进行遗传咨询;建议患有潜在主动脉疾病或遗传综合征的患者进行适当的计划生育,并应规定有效的避孕措施。在母体死亡风险超过10%的情况下应避免妊娠,强烈要求妊娠患者,符合手术指征者可考虑在妊娠之前进行手术修复,但需强调手术后仍面临死亡风险,并审查和调整孕前使用药物,降低宫内暴露的潜在风险。
赵丽云教授:妊娠合并心脏病麻醉评估及围手术管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麻醉科赵丽云教授通过对先心所致肺动脉高压重症的识别、实验室指标解读、辅助检查评判、终止妊娠的时机及分娩方式选择、麻醉方式的选择等内容,将经验分享给大家。对于此类患者推荐硬膜外麻醉及剖宫产分娩、强化术前准备、不主张强心、推荐靶向降肺压治疗、术前备机械辅助、血管活性药物谨慎使用等等,并介绍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剖宫产术中的管理经验。
王强教授:产时手术-先心病全生命周期一体化救治模式新突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科王强教授带来“产时手术:先心病全生命周期一体化救治模式新突破”的演讲。王教授指出,先天性心脏病长期占据我国出生缺陷第一位且呈上升趋势,救治率低、手术率低,目前面临的临床问题是诊疗能力的提高和新生儿先心病手术死亡率的降低,并指出解决的切入点及当前解决问题的困境,提出先心病产时手术新理念并强调先心病产时手术开展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优化诊疗程序,将先心病诊治提前到胎儿期,实现快速精准的产前和产时诊断。建立简洁有效的产时处理流程。
杨冬教授:胎儿先心病的产前诊断与预后评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妇产科杨冬教授表示,胎儿先心病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是遗传、环境因素及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杨教授从CHD发生高危因素出发,阐述诊断现状,强调重视低危人群的筛查与诊断,总结筛查胎儿超声心动图的指征包括母亲因素及胎儿因素,并指出胎儿超声心动图序贯评估的重要性、时机及频率应以病变性质和危重程度、心力衰竭的存在与否、预期的时机和进展机制及产前和产后干预的可选方案为指导。推荐CHD产前产后一体化管理模式,讲解胎儿先心病临床预后评价体系。最后杨教授对胎儿CHD筛查、诊断及评估流程进行了总结。
张大伟教授:紫绀型心脏病妊娠管理和结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妇产科张大伟教授指出,CHD孕妇较正常孕妇更容易发生不良结局,紫绀型心脏病为妊娠禁忌,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幼年期或青少年期未得到早期发现和及时手术矫治,往往这类患者至孕中晚期才被明确诊断,对产科处理造成极大困扰,故孕期应加强监测,重视产前诊断及基因检测,早期发现早期诊治,氧饱和度与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需重视查体及氧饱和度监测,重视多学科协作,并对产科管理经验进行精彩介绍。
杜中涛教授:ECMO在产科危重症救治中的应用及病例分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危重症中心杜中涛教授表示,ECMO在产科危重症救治中使用率逐渐提高,危重症孕产妇预后有效改善,但是需仔细评估并把握ECMO时机,多学科团队协作,同时杜中涛教授还介绍了ECMO抗凝策略,并分享了一例ECMO 辅助27天救治成功的案例:该患者期间经历4次大抢救,肺完全实变,多脏器功能衰竭,最后阖家团圆,救治过程惊心动魄。
刘群博士:妊娠合并大动脉转位孕产期管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妇产科刘群博士从妊娠合并大动脉转位的分型及特点出发,讲解解剖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总结我院妊娠合并大动脉转位的收治情况,思路清晰、层层叠进,强调孕前评估、孕期管理及终止的时机及方式,并对此类患者的围生期管理策略进行总结并分享经验。
专家点评
妊娠合并重症心血管疾病急性救治团队及快速反应团队演练环节
妊娠期恶性心律失常急性救治团队演练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急性左心衰快速反应团队演练
精彩花絮
本文由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会议会务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