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学会首页>新闻中心

北京妇产学会临床胚胎学学术研讨会 暨第六届“鼓浪听涛”学术沙龙顺利召开

2024-6-3 16:29:04   http://www.biog.org.cn  来源:北京妇产学会

      2024年5月18日-5月19日,北京妇产学会临床胚胎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鼓浪听涛”学术沙龙在桂林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及医院的近五十位生殖医学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本次学术会议由北京妇产学会主办,桂林医学院承办,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当前辅助生殖领域、临床胚胎学方面的热点及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



开幕式

      开幕式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科李友筑教授主持。李友筑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与会嘉宾,并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随后,北京妇产学会胚胎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曦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向参加本次会议的同道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对本学术研讨会为多中心合作搭建的桥梁作用予以充分的支持和肯定,对“鼓浪听涛”系列活动的持续举办寄予期待。陈教授表示鼓浪听涛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这一届的会议是由北京妇产学会主办的,作为北京妇产学会胚胎学分会的主任委员,我由衷的感到荣幸,也希望鼓浪听涛能一直将这份责任交给北京妇产学会,继续为各位胚胎学家做好学术服务。


 

     开幕式最后,桂林医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张顺教授致欢迎辞,张教授首先热情地向各位嘉宾介绍了桂林之美,并对各位专家学者的莅临表示欢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学术会议

      本次会议共分为五个场次进行,分别为:学术研讨、专业期刊介绍、《临床胚胎学》第四次编委会、《胚胎实验室操作视频》进度推进会、《辅助生殖实验 室建设与管理》第一次编委会,各位专家学者们进行了精彩纷呈的研讨与交流。

      学术研讨环节由国家优青基金获得者、南京农业大学生科院院长孙少琛教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博教授主持。主要讨论的4个议题分别是:卵母细胞发育的代谢调控;信息化时代胚胎实验室的变局;常规体外受精专家共识解读;一种特定于COH周期中人未成熟卵子培养的新型IVM技术体系的探索。



主题 1:卵母细胞发育的代谢调控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来自于南京医科大学王强教授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卵母细胞发育的代谢调控的相关基础研究,首先王教授简要说明了卵母细胞代谢调控研究的重要性,然后对于卵母细胞代谢的简史进行介绍,并提出了该研究领域极具关注度与研究价值的内容;紧接着,王教授基于小鼠模型,对卵母细胞生长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进行深入探讨。王教授结合其团队对不同物种的相同研究,分享了其团队在该方面的研究结果,发现猪卵母细胞代谢过程中核苷酸的合成、脂质代谢与其他物种有所差异。基于上述不同代谢模式的比较,王教授提出了值得探讨的科学问题:差异代谢模式背后的机制和发育意义是什么? 并强调该研究不仅能用于探索卵母细胞代谢的广泛资源;预测卵母细胞质量的代谢特征;同时也能够改进辅助生殖体外培养体系。接下来,王教授还与大家分享了线粒体在卵母细胞研究方面的相关内容,并提出该方面的研究暂时缺乏遗传证据,同时与大家分享了其团队在这些尚未清楚的研究机制上所做的前期研究与发现。王教授的分享让与会专家们对于卵母细胞代谢研究与线粒体突变研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思考。


主题 2:信息化时代胚胎实验室的变局

      教育部长江学者,来自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吴克良教授就信息化时代胚胎实验室的变局这一话题展开分享,首先阐述了辅助生殖实验室相关配套的发展现状,结合辅助生殖实验室的运行要点,吴教授提出改善当前局面的关键在于利用好信息化。紧接着,吴教授指出常规辅助生殖实验室的工作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急需利用电子化信息来解决,并向我们介绍了人工智能驱动的精准生殖医学模式,提出该模式的终极目标应该是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随后,吴教授以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生殖实验室为例,对于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来优化流程、减少工作强度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括信息源头、信息流转、决策层面、执行层面几个部分。吴教授特别指出了信息化的优势便是集中决策,其前提是图像的处理,对比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后,吴教授认为最适合的方案就是图像自动采集结合AI分析、集中决策,该方案可有效降低成本、减少误差、使得评价更加公正,并且以视频的形式详细介绍了该方案的执行流程。通过吴教授精彩的分享,我们了解到依托信息化可有效改善辅助生殖实验室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工作流程更加顺畅。


主题 3:常规体外受精专家共识解读

      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来自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李达教授对于2024年常规体外受精专家共识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李教授从c-IVF的精液标准、精液优化处理、授精操作及精子浓度调整、授精时机、短时受精、c-IVF受精失败的补救ICSI、受精观察、c-IVF在PGT与NICS周期的应用、质控与培训几个方面展开具体的分享,其中包括对于短时受精的讨论,认为现有研究尚不能证实短时受精可显著改善ART治疗结局,对于LFR或TFF高风险病例,可选择脱颗粒后进行早期受精预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给生殖中心相应的意见;随后,李教授更进一步提出了目前胚胎实验室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为了避免受精失败,目前各中心ICSI比例很高?李教授认为,各生殖中心应该控制好ICSI的应用比例,选择更合适的授精方式,因为目前并没有实际证据能够证明ICSI优于IVF,由此也可以有效改善治疗结局,节约医疗支出、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最后,李教授对于我国生殖中心的命名也进行了讨论,引发了各位专家的思考。李教授的分享条理清晰、深入浅出,使得与会专家们对实验室体外受精的相关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主题 4:一种特定于 COH 周期中人未成熟卵子培养的新型 IVM 技术体系的探索

      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来自于安徽医科大学章志国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关于一种特定于COH周期中人未成熟卵子培养的新型IVM技术体系的应用研究成果,首先章教授对于体外成熟(IVM)进行简要介绍,经研究发现靶向性提高线粒体功能可以提高IVM 卵子质量,基于补充NMN对卵子产生积极影响的理论创新,提出了对于NADH的关注,章教授认为IVM培养基中添加NADH的最佳浓度为10-6m,其干预可以促进卵子体外成熟、提高胚胎发育能力、提高不成熟卵的发育潜能;可以提高线粒体功能,降低氧化应激;可以保护IVM卵子减数分裂进程,促进胞质成熟。形成一套NADH 调控体外成熟人类卵子成熟及发育的研究思路,凝练出一种特定于COH周期中人未成熟卵子培养的新型IVM培养基配方,并申请了相关专利;建立了一种特定于COH周期中人未成熟卵子培养的新型IVM技术体系。最后,章教授提出了对于该研究的展望,认为可以进一步筛选出更多提高卵子成熟和发育的相关基因和通路;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卵子内NAD+和 NADH水平;卵子老化伴随着NAD+水平降低,后续可进一步探索NADH对高龄女性卵子的应用价值。

生殖与发育栏目介绍

      本次会议的第二场主题为“Reproductive and Developmental Medicine”期刊介绍,由该期刊的责任编辑朱永青教授进行主持并介绍。朱永青教授分享的主题为SCI、SCIE、ESCI介绍和RDM专题刊建设,首先朱教授向各位介绍了SCI\SCIE和ESCI的历史与发展,紧接着朱教授具体地向各位介绍了RDM专题刊,主要包括上海第十人民医院Ri-Cheng Chian教授的“生育力保存”专题、美国贝勒医学院Richard H. Finnell教授的“Birth Defects 2022: Are we Preventing Preventable Birth Defects”专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李大金教授的“Adenomyosis and Endometriosis”专题等,并在最后表达了自己的期望,希望各位专家能够多引用RDM已发表的文章,并围绕感兴趣的方向组织专题刊。



《临床胚胎学》第四次编委会

      第三场主题为《临床胚胎学》第四次编委会,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曦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友筑教授进行主持。该次编委会对目前已完成的编书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且进一步对接下来的工作计划进行梳理与安排,最后,各位编委经讨论确定了具体的出版时间。



《胚胎实验室操作视频》进度推进会

      第四场主题为《胚胎实验室操作视频》进度推进会,该部分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友筑教授进行主持,同时由李友筑教授对《胚胎实验室操作视频》的进度做了详细的汇报,主要包括后期制作的安排以及发布计划。会上展示了山东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以及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的部分操作视频,各位专家纷纷表达了对于该操作视频的赞赏与认同,并期待该系列视频可以得到很好的推广。



《辅助生殖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第一次编委会

      会议的最后一场主题为《辅助生殖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第一次编委会,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曦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蔡令波教授进行主持。该次编委会主要从标题、章节、具体内容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编书计划,在此过程中各位编委结合各自所在生殖中心的特点,对于胚胎实验室技术和质量控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旁征博引,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将此次编委会气氛推向了高潮,会议的最后给各位编委分配了相应的任务及工作。



     至此,北京妇产学会临床胚胎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鼓浪听涛”学术沙龙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落下帷幕。研讨会席间,各位专家学者见解独到,踊跃探讨,气氛热烈,精彩纷呈,共同交流辅助生殖胚胎学专业的热点问题,探讨日常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多位专家学者表示,本次沙龙精彩纷呈,干货满满,收获良多。《Reproductive and Developmental Medicine》编辑部朱永青教授与各位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规划了多个专题栏目。《临床胚胎学》第四次编委会对该专著的编写工作进行了梳理。《胚胎实验室操作视频》进行了后期制作的安排,同时制定发布计划。《辅助生殖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第一次编委会给各位编委分配了任务及工作计划。

      此次研讨会在发起者的悉心筹备、各位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下,取得圆满成功。希望来年,我们再次相聚于一堂,持续为生殖健康,乃至人类健康事业贡献一份属于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与会专家掠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