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学会首页>新闻中心

重磅发布|2025WHO《生命全程方法健康实践的实施框架》(一):章节安排・术语精解

2025-7-10 12:06:32   http://www.biog.org.cn  来源:北京妇产学会


编译自:WHO-Framework to implement a life course approach in practice (July 3, 2025;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112575)


目录


前       言


章节安排


第一章:背景设置(Setting the scene) 

第二章:健康与福祉的生命全程方法(The life course approach to health and well-being) 

第三章:使全民在生命全程中享有健康与福祉(Enabling health and well-being across the life course for all) 

第四章:当前全球在做什么以实施生命全程方法(What is currently being done to operationalize a life course approach) 

第五章:未来实施生命全程方法应采取哪些行动(What needs to be done to operationalize a life course approach)

缩  略  词

术  语  表


前言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许多战略,无论是针对疾病、特定健康状况、不同年龄人群,还是旨在加强卫生系统,都要求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采用“生命全程方法”(life course approach)。但要实现这一点,我们需要就“生命全程方法”意味着什么以及如何付诸实践达成共识。本框架正是为回应这一需求而制定,其内容反映了来自世界各地区的经验、专业知识和证据。生命全程方法着眼于贯穿所有生命阶段和关键时期的健康与福祉的持续追求。

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每个生命阶段进行投资的价值与必要性,以及这些投资如何在生命全程中积累回报,更重要的是,还能惠及下一代。证据表明,在关键期及早干预可以为晚年积累身心能力与储备,例如为儿童早期发育提供养育照料、青少年时期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心理健康干预、妊娠期间预防感染,以及持续推进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等行动。

鉴于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许多健康相关目标(包括母婴健康)方面的进展已趋于停滞,本文进一步论证了为何应持续投资于生命早期以及应采取何种类型的投资。此外,考虑到人口老龄化和人类寿命的延长,本文也提供了证据,说明在每个生命阶段的投资不仅能够延长寿命,也能够提高生活质量,这与“2021–2030联合国健康老龄化十年(United Nations Decade of Healthy Ageing 2021–2030)”的目标是一致的。

更重要的是,本文不仅提供了行动框架,还提出了一整套指导原则,帮助各方围绕如何将卫生系统及服务交付重新导向生命全程方法展开讨论。这些原则包括:促进公平,从生命起点到生命终点实施适当的循证行动,关注整个人以支持健康发展与老龄化。本文也阐明了,随着人口老龄化,全球越来越多的人正与多种慢性疾病共存;同时也说明了哪些因素有助于在年轻时建立健康,在年老时提升健康,甚至可以预防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加重。

本篇《生命全程方法健康实践的实施框架》可通过初级卫生保健支持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并推动跨多个部门的合作,分享全球经验,强化应采取哪些不同做法的证据基础。为每一个人提供茁壮成长、充实生活的机会。

章节安排

生命全程方法关注新生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及下一代。它通过在整个生命全程中优化健康轨迹、提升各生命阶段人群的健康能力,并赋能个体实现福祉,从而助力延长寿命、提升健康生活质量。本框架通过五个章节,阐述如何将生命全程方法付诸实践。

它总结了当前证据,提出通过重塑卫生系统来创造健康与福祉的策略,汲取全球经验,说明目前已开展的相关工作,并针对证据缺口与各国卫生部门的需求,提出下一步建议。框架内容汇集了 2022 至 2025 年间 WHO 及来自全球各地区专家和利益相关方的讨论与同行评议成果。

第一章:背景设置(Setting the scene)

本章提供生命全程方法的应用背景。生命全程方法为推进全民健康覆盖提供了战略视角,并帮助卫生系统响应不同生命阶段人群不断变化的健康需求。该方法强调不仅是预防疾病,更应通过优化人们的健康能力和随着时间的推移体验幸福的能力来促进福祉。WHO 将此方法定位为全民健康覆盖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当其嵌入初级卫生保健体系时,可提供约 90% 的基本服务,并带动社会与经济领域的共同利益。将健康理解为一个贯穿终生、彼此关联的连续过程,有助于各国为从婴儿到老年人的各个年龄群体设计包容性服务组合。生命全程方法还通过识别关键期、过渡期与累积暴露如何塑造健康轨迹来加强健康公平性。它推动卫生系统从以疾病为基础的孤立方案,转向回应个体需求、情境与价值观的一体化服务。对生命早期的投资将在后期带来综合效益,这也是该方法的经济与道义基础所在。

关键行动:

»  将全民健康覆盖和初级卫生保健投资与特定生命阶段的需求和转变保持一致。

»  优先考虑在每个生命阶段具有高长期回报的早期生命干预措施。

»  将服务转向以人为本的整体照护模式

第二章:健康与福祉的生命全程方法(The life course approach to health and well-being)

本章提供生命全程方法的概念基础,阐述健康轨迹如何从出生前起,受到遗传、生物、心理社会与环境因素的影响,贯穿至老年。来自生物医学、流行病学与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证据表明,在关键期与敏感期(如早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的经历,会深刻影响长期健康结局与代际健康。生命全程视角还纳入了人生转变节点,如入学、生育或退休;并考虑累积机制(如慢性压力)与程序化机制(如早期营养)对终身健康的影响。此外,该方法强调在各年龄段构建健康储备与韧性能力,并推动分层数据收集,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干预。

关键行动:

»  识别关键敏感期与过渡期,以优先考虑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  整合来自多学科的见解,以塑造和追踪健康轨迹。

»  确保跨生命阶段、性别和状态或风险的分类数据收集。

第三章:使全民在生命全程中享有健康与福祉(Enabling health and well-being across the life course for all)

本章提出落实生命全程方法的六大核心原则:

»  以人为本;

»  健康公平;

»  早期/及时行动;

»  适当的循证行动;

»  跨代际和跨部门协作;

»  覆盖整个生命阶段和关键时期的连续性。

这些原则为设计建立和维持身心健康能力以及人们体验福祉的能力的干预措施奠定了基础。本章强调了当生命全程干预措施跨越系统并与人们的生活经验保持一致时最为有效。这需要强有力的治理、多部门伙伴关系和基于数据的决策。将这些原则作为标准进行操作应用,可以将碎片化的卫生服务转变为积极主动、整合的系统,这些系统被重新定位以产生健康。

关键行动:

»  在卫生系统设计与政策制定中贯彻六项生命全程原则。

»  建立跨代际与跨部门协作机制。

»  开发工具以优先识别关键生命阶段切入点与过渡时机。

第四章:当前全球在做什么以实施生命全程方法(What is currently being done to operationalize a life course approach)

本章回顾全球在实践中采取的行动,展示各国如何落实生命全程战略。包括疾病规划(如宫颈癌预防、疫苗接种)如何适配生命全程模型,以及 WHO 指南中可用于改善身心健康的措施与现有证据空白。WHO 所有区域的案例研究反映了不同的路径和背景,为如何跨生命阶段整合服务提供了实用见解。本章强调了记录现有举措的价值,这些举措旨在建立人们的健康能力和体验福祉的能力。各国正在将国家全民健康覆盖服务包与连接发展、老龄化和福祉的干预措施保持一致。这些经验可用于制定全球指南和技术支持。

关键行动建议:

»  收集和分享国家案例研究以供相互学习和调整。

»  将健康促进和预防纳入基于疾病的规划。

»  利用实施经验为全球工具和指南提供信息。

第五章:未来实施生命全程方法应采取哪些行动(What needs to be done to operationalize a life course approach)

本章提出全面实施生命全程方法所需的战略行动。包括增强卫生系统能力,以提供与生命阶段需求一致的服务;连接“最优发育”“健康老龄化”; 扩展和整合全民健康覆盖服务包,并将该方法纳入多部门战略。本章还呼吁建立更好的数据、证据和筹资机制,包括协调覆盖所有生命阶段的国内投资的工具。成功取决于重新设计服务以促进福祉,而不仅仅是治疗疾病,并确保生命全程的公平性。一个跨越各部委、部门和利益攸关方的系统方法对于在实践中实施连贯的、以人为本的政策至关重要。

关键行动建议:

» 根据生命阶段需求和优化健康轨迹的路径,完善初级卫生保健和全民健康覆盖福利包。

» 解决数据、证据、劳动力能力和筹资缺口,以实现全面运作。

» 将生命全程视角嵌入国家和全球发展规划。

缩略词

缩写

全称

 ART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V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ntiretroviral)

 BCS

 英国出生队列研究(British Cohort Study)

 BMI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CHAT

 儿童健康问责追踪技术顾问组(Child Health Accountability Tracking Technical Advisory Group)

 CLOSER

 队列与纵向研究增强资源(Cohort and Longitudinal Studies Enhancement Resources,英国)

 DAH

 健康发展援助(development assistance for health)

 DALY

 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

 DMFT

 龋齿、缺失牙、充填牙(decayed, missing, filled teeth)

 DOHaD

 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

 GAMA

 全球青少年健康测量行动(Global Action for Measurement of Adolescent health)

 GUI

 爱尔兰成长研究(Growing Up in Ireland)

 HeLTI

 健康生活轨迹倡议(Healthy Life Trajectories Initiative)

 HPV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ICD

 WHO 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ICF

 WHO 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OPE

 老年人整合照护(integrated care for older people)

 IMCI

 儿童疾病综合管理(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Childhood Illness)

 LMICs

 中低收入国家(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M&E

 监测与评估(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MoNITOR

 母婴信息追踪系统(Mother and Newborn Information for Tracking Outcomes and Results)

 MPDSR

 妇婴死亡监测与响应系统(Maternal and perinatal death surveillance and response)

 NCD

 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

 NGO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PAHO

 泛美卫生组织(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

 PHC

 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

 RSV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SDG

 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GA

 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SPDI

 WHO 服务规划、提供与实施平台(Service Planning, Delivery & Implementation Platform)

 STAGE

 母婴、儿童、青少年健康与营养战略与技术顾问专家组(Strategic and Technical Advisory Group of Experts)

 STIs

 性传播感染(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THE

 卫生总支出(total health expenditures)

 TILDA

 爱尔兰老龄化纵向研究(The Irish Longitudinal Study on Ageing)

 UHC

 全民健康覆盖(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

 UN

 联合国(United Nations)

 UNDESA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UNFPA

 联合国人口基金(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

 UNICEF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WHO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INGS

 妇婴一体化生长干预研究(Women and Infants Integrated Interventions for Growth Study)

在整个文档中使用以下图标来表示基于生命全程方法的干预措施的标准

图标

基于生命全程方法的干预标准

 关注全人

 促进健康公平

 实现早期循证行动

 实施符合本地情境的有效循证行动

 确保跨部门跨年龄人群协同实施循证行动

 确保行动贯穿全生命周期及关键敏感期

术语表

能力(Abilities):

个体应当具备或可能希望具备的活动或能力,以实现功能并体验福祉。

风险与益处的累积(Accumulation of risk and benefit):

指在生命全程中,暴露(无论是有害风险还是保护性益处)会逐渐积累,可能源于疾病和伤害的反复发生、不良的环境条件和有害的健康行为,或源于理想的环境条件、保护性干预和健康优化行为的积累。

青春期(Adolescence):

介于儿童期与成年期之间的生命阶段,通常定义为10至19岁。它是人类发展的一个独特且关键的时期,为良好健康的奠基阶段。

老龄友好环境(Age-friendly environment):

如家庭或社区等环境,通过在整个生命全程中构建和维持个体能力,并提升某一特定能力水平下的功能表现,来促进最佳发展与健康老龄化。

大脑健康(Brain health):

大脑在认知、感官、社交、情感、行为和运动等多个领域的功能状态,使个体无论是否存在疾病,都能在生命全程中实现其最大潜能。

风险与益处链(Chain of risks and benefits):

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暴露事件,负面事件会相继引发更多风险,而正向经验或暴露则能促进健康优化。

健康的商业决定因素(Commer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

由商业行为体产生、涉及付费商品或服务提供过程中出现的条件、行为与忽视行为,构成对健康有益或有害的影响因素。

关键期(Critical period):

特定时间窗口,暴露对个体发育和后续健康有显著的不良或保护性影响;在此时间窗口之外,这种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转变期(Critical transitions):

标志着角色、环境或期望发生显著变化的短暂时期,对健康产生影响,例如入学、就业或晚年照护等。

累积机制(Cumulative mechanisms):

与暴露剂量相关的机制,主要不依赖于特定的发展阶段或关键时点。

发育(Development):

个体自受孕到死亡过程中持续发生的系统性、有序的变化与延续性。

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 DOHaD):

结合实验、临床、流行病学及公共卫生研究,探索影响胎儿和儿童早期发展的因素,以及这些早期事件如何塑造后期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现代研究还关注对健康潜能的优化,例如认知或心理能力。

早期儿童期(Early childhood):

从胎儿期至8岁。

环境(Environment):

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场所。环境决定了具有特定身体与心理能力水平的个体“能做什么”、“能成为什么”。环境包括家庭、社区及更广泛的社会,以及其中所有因素,如自然或人造环境、政策、制度、服务、产品、技术与社会观念。

平等(Equality):

指在权利、经历、机会与地位上的平等状态,如《世界人权宣言》中所载:第1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第2条“人人有资格享受本宣言所载之一切权利和自由,不受任何区别对待”;第7条“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并有权享受法律的平等保护”。

公平(Equity):

群体之间不存在不公正、可避免或可纠正的差异,无论这些群体是按社会、经济、人口、地理或其他不平等维度(如性别、种族、残疾或性取向)划分的。实现健康公平意味着人人都能充分实现健康与福祉潜能。

功能(Functioning):

涵盖身体功能、结构、活动与参与的总称,表示个体健康状态与其环境因素(包括环境和个人因素)互动的正面方面。

性别(Gender):

社会建构的男女特征,包括与“女性”“男性”“女孩”“男孩”相关的规范、行为、角色及相互关系。性别作为社会建构,因社会而异,并随时间而变。

健康(Health):

一种在身体、心理与社会方面完全良好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健康能力(Health capacities):

用于描述个体健康状态的一组能力。最优能力是指个体在标准环境下(无需他人帮助或辅助设备)在某一身体功能或结构上可能达到的最高功能水平。这些能力包括心理、情绪、感官、神经肌肉运动功能,以及心血管和生殖系统结构等。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CF)》提供了可用于描述健康的身体功能与结构列表,无论是否存在疾病或障碍(后者可通过《国际疾病分类 ICD》编码)。

健康公平视角(Health equity lens):

一种战略框架,用于识别并减少社会、人口或地理维度下健康结果的系统性差异。

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

使人们增强对健康的控制力并改善健康的过程。

健康寿命(Health span):

一个人保持健康状态的时间长度,不仅仅是存活时间。

健康轨迹(Health trajectory):

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健康状态(单一或多维度)的发展过程;通常以曲线或线条表示,用于追踪健康的发育、优化与潜在衰退,并可因持续性影响发生方向或坡度的改变。

健康老龄化(Healthy ageing):

发展并维持功能能力的过程,使人在老年时期实现福祉。功能能力是个体内在能力、所处环境及人与环境互动的综合体现。

老年人整合照护方法(Integrated care for older people approach):

提供连续照护的方式,将卫生与社会服务系统重新定位为以人为中心、协调一致,支持老年人优化内在能力与功能能力。

代际实践/干预(Intergenerational practice/intervention):

促进不同年龄段(特别是年轻人与年长者)之间互动的实践,旨在创造有目的、互利的机会,促进代际意识、学习、理解与尊重,并构建更加凝聚的社区;干预旨在改善特定结果。

内在能力(Intrinsic capacity):

个体可调动的全部身体与心理能力。对于老年人而言,与残疾和依赖照护相关的重要健康能力包括:运动能力(身体移动、协调和平衡);感官能力(如视力与听力);活力(反映能量、营养、新陈代谢、呼吸与心血管功能等的生理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心理能力。

潜伏期(Latency period):

疾病发生至被检测到之间的时间段,受疾病本身(如症状出现)和卫生系统因素(如确诊流程)共同影响。

生命全程(Life course):

假设生长、发育和衰老构成从出生到死亡的连续过程,涵盖所有生命阶段,包括婴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

生命全程方法(Life course approach):

承认健康与福祉依赖于多个保护与风险因素的交互作用,特别是在敏感和关键时期,贯穿个体一生,并跨代发生。该方法采用时间性与社会性视角来看待个体健康与代际健康决定因素,并据此选择和提供个体与群体层面的卫生及其他服务。

生命全程干预组合(Life course intervention bundles):

一组整合性干预措施,应用于不同生命阶段,以构建能力、维持功能并减少衰退风险。

生命循环(Life cycle):

指一系列生命阶段,常用于描述女性的生殖生命周期,但未涵盖整个生命全程。

寿命(Life span):

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实际生命长度。

生命阶段(Life stages):

生命全程中具有生物学或社会学意义的阶段,如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与老年期;而以年龄划分的人群子组则称为新生儿、婴儿、儿童、青少年、青年、成人与老年人。

长寿(Longevity):

以个体或人群为单位测量的生命长度。

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

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

营养不良(Malnutrition):

营养摄入不足或过剩、营养素失衡或利用障碍;包括营养不良(消瘦、发育迟缓、体重过轻)、维生素或矿物质不足、超重、肥胖及其引发的饮食相关慢性病。

养育照护(Nurturing care):

一种养育环境,具备对儿童健康与营养需求的敏感性、情感支持与发展适宜性,能促进游戏、探索,并避免不利经历。

最优发育(Optimal development):

婴幼儿及青少年在充足营养与安全、可学习环境下所实现的身心能力建设过程。

以人为本的照护(Person-centred care):

围绕个体的健康需求、价值观、偏好与期望来组织的照护方式,侧重将个人、家庭与社区视为照护系统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强调回应性与人文性。

以人为本的发展方法(Person-centred developmental approach):

一种整体性模式,将个体的需求、偏好与目标置于核心,按发展阶段与情境现实量身定制。

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

由骨骼肌产生的任何身体动作,需耗能;包括工作、游戏、家务、通勤及休闲等日常活动。

孕前/孕期前照护(Preconception/pre-pregnancy care):

在妊娠前向女性或伴侣提供的生物医学、行为和社会健康干预。这一时期的健康干预可优化父母与后代的健康结局。

初级照护(Primary care):

卫生系统中的关键环节,提供贯穿生命全程的健康促进、保护、预防、治疗、康复与安宁照护。它是一种支持首次接触、可及、连续、全面与协调的以人为本照护模式,通常通过基层卫生所、社区中心、卫生站、流动诊所及外展服务实现。

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

一种全社会健康方法,旨在确保最高水平的健康与福祉及其公平分配,涵盖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与安宁照护,尽可能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环境。其三大核心内容为:整合卫生服务;通过多部门政策与行动解决健康广义决定因素;赋能个体、家庭与社区掌控自身健康。

可塑性(Plasticity):

身体(包括大脑)对生理或病理状态与损伤的适应和改变能力,表现为结构或功能的可变性;其过程体现了各种特征各异的生物学现象的广泛可变性。

程序化机制(Programming mechanisms):

指在敏感或关键发育期内,风险、暴露及适应反应产生的强烈、独立的影响,其中多数发生在生命早期。

储备能力(Reserve capacity):

个体在遭遇健康挑战时维持或恢复健康的潜在能力,受到生命全程中累积暴露与韧性的影响。

韧性(Resilience):

个体在逆境中或之后维持或恢复福祉的能力,尽管生活中充满挑战(包括疾病或伤害);此外,还包括具备能力去应对当前和未来的困境,并且能以符合自身能力与发展阶段的方式作出反应。

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s):

个体迅速变化的时期,此时的暴露比生命全程中其他时期对发育或其他结果的影响更强。敏感期在个体之间可能有所差异或随时间变化,而关键期则是某一正常发育所必须的明确时间点。

性健康(Sexual health):

在与性有关的身体、情感、心理和社会方面的一种健康状态,不仅是无病、无功能障碍或无虚弱状态。性健康需要对性与性关系持积极、尊重的态度,并能享有愉悦且安全的性体验,不受强迫、歧视和暴力。要实现和维持性健康,所有人的性权利都必须被尊重、保护和落实。此术语的内涵广于“性与生殖能力”。

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

指构建社会地位的社会因素,以及社会地位与获取权力、金钱和资源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影响健康。这包括人们出生、成长、工作、生活和老去的条件,以及决定日常生活条件的更广泛的结构性因素和制度安排,如经济体系、发展议程、社会规范与价值观、治理与政治制度,及卫生系统的组织方式。

过渡期(Transitions):

短期事件的变动(如社会角色或身份的改变)及健康方面(身体、生理与心理)可测量的变化(例如疾病发作、康复或功能丧失)。

福祉(Well-being):

个体与社会体验到的积极状态。与健康类似,福祉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资源,由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决定。WHO《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CF)》指出,福祉是涵盖“美好生活”的人类生活领域总和,具有多维性质,可通过客观与主观方式加以评估。


译者: 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硕士研究生  潘培丰、于博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