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血清钾的变化
2017-10-31 14:46:08 http://www.biog.org.cn 来源:北京妇产学会
庄苏陵1 叶光群2 张慧君1 李琳1
1、襄阳学院附属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湖北襄阳441021
2、襄阳市中医院,湖北襄阳441000
摘要 目的:监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血清钾的变化以探讨术后补钾的必要性。方法:选择我院同期住院病人需开腹的根治性子宫切除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补钾组及术后不补钾组,监测其术前24小时及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血清钾的浓度。结果:血清钾术后24小时最低,72小时恢复补钾可促进肠功能恢复,术后恢复快。结论:对于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补钾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根治性子宫切除血清钾 术后恢复
随着各种手术的日渐成熟,围手术期的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和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同期入院病人,无内外科手术合并症。行开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术后补钾与不补钾两组各50例,年龄在35-55岁之间。
1.2 方法
1.2.1 每例患者术前24小时,及术后1-3天早晨分别抽外周肘静脉血3ml检测血清钾。
1.2.2 每例患者手术方法、术后补液量、补液种类和术后镇痛药相同。补钾组50例术后每天采用10%氯化钾30ml加入5%葡萄糖1000ml中静滴,另一组50例不补钾。
1.2.3 术前常规心电图检查,术中及术后24小时采用心电监护。
1.2.4 记录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患者的精神状况。
1.2.5 采用配对计量资料比较的t检验和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2 结果
2.1 血清钾在不同时相的变化
检测结果表明,不补钾组术后24小时最低,术后72小时恢复。参照血清钾正常值3.5-5.5mm/L,补钾组术后血清均维持在正常水平,与不补钾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见下表:
各组血清钾在不同时相的变化(mmol/L)(ⅹ±s)
组别 |
例数 |
术前24小时 |
术后24小时 |
术后48小时 |
术后72小时 |
补钾组 |
50 |
4.08±0.32 |
3.75±0.32 |
4.08±0.21 |
4.16±0.22 |
不补钾组 |
50 |
3.97±0.25 |
3.39±0.21 |
3.42±0.27 |
3.92 ±0.30 |
2.2 心电图监测
各组患者术前心电图及术后心电图均无异常,低血钾症患者亦无相应的心电图改变。
2.3 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精神状态的比较
不补钾组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平均为46小时30分,补钾组为38小时10分。明显比不补钾组快些(t=2.03,p<0.05),精神状态亦明显好于不补钾组。
3 讨论
3.1 围手术期血清钾降低的原因
人体内约98%的钾分布在细胞内液,而细胞外液仅占2%,手术前由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精神高度紧张所致的应激反应增高使肾上腺素释放增多,肾上腺素作用于细胞β-受体,通过Na-K-ATP酶的膜作用,促使钾进入细胞内「1」使血清钾降低。此外,手术前禁食和灌肠,术后进食少,又有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大手术外的创伤导致的应激性代谢使钾的摄入不足,丢失过多,大量补液使血液稀释血清钾进一步降低。
3.2 低钾对围手术的影响
血清钾低可引起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减退,如四肢软弱无力及胃肠道功能的改变,如口苦、恶心、呕吐,甚至胃肠肌肉张力减退,引起腹胀、肠麻痹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改变。低钾易使心脏自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增强,出现心律失常和心电图改变ST段下移,T波平坦和U波「2」。术前低钾对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性是极大的威胁,本组患者无一例出现心律失常和相应心电图的改变,术后72小时血清钾可自行恢复。由此可认为,这种改变是细胞内移所致,对人体的总钾量影响甚少,而且人体对钾的自控能力较强,围手术期出现的低钾血症是可逆的。
3.3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补钾的必要性
有学者认为手术创伤致大量体细胞被破坏,使细胞外液钾增加,对妇科手术患者不需要补钾「3」。通过对100例患者监测发现术后血清钾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因为正常肌体每日对钾的需要量为3-4g,而根治性子宫切除的患者手术范围比较大,术后虽可以少量进食,但钾摄入量明显不足,再加上术后发热、出汗、恶心呕吐致钾丢失增加,使血清钾维持在低水平,患者虽能代偿耐受,但补钾后肠道功能恢复加快,病人的精神状态更好,术后恢复更快。故笔者认为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补钾是必要的。
3.4 补钾的注意事项
补钾的浓度和速度,原则上静脉补钾的浓度不超过3%;速度应该在1.5-3.0g/h;预防性补钙;监测血清钾的浓度,视钾浓度的高度确定补钾量。
总之,通过上述的分析及近年来的临床实践,我们认为行根治性子宫切除的患者术后常规补钾是必须的。对病人术后恢复起到了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曾因明,等.麻醉和手术期间的应激反应研究。
徐州医学院报,1997;7;213
【2】裴法祖外科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9
【3】Russell Ramon DE Alvarez,et al Textbook of Gynecology.1st ed.London:Great Britain Press,1977,529
【4】叶任高内科学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61-864